当工体的夜空还未完全亮起,北京国安主帅塞蒂恩的声音已透过新闻发布会的麦克风传遍足坛:“上一场失利是沉重打击,但我们不会放弃既定体系。” 三连败的战绩让这支曾稳居争冠集团的球队跌至积分榜第四,距离榜首海港、蓉城已有 6 分差距,球迷的焦虑与媒体的质疑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。但塞蒂恩的 “战术固执” 背后,藏着与俱乐部长期建队理念的共鸣,更寄托着用胜利驱散阴霾的渴望。9 月 26 日主场对阵大连英博的比赛,不仅是何宇鹏 “反戈旧主” 的温情对决,更是塞蒂恩用战绩捍卫战术信仰、为国安双线征程续命的关键一役。
阴霾:三连败下的信任危机
国安的滑落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。从赛季半程 10 胜 5 平积 35 分、攻防数据冠绝中超的强势领跑者,到接连败给海港、泰山、河南的三连败落魄之师,球队的气质在短短一个月内发生剧变。上轮 2-3 不敌海港的比赛,更是将战术短板暴露无遗 —— 塞蒂恩坚持的高位逼抢被对手的快速反击屡次击穿,中场拦截次数从上半程场均 14.3 次骤降至 8.7 次,曾经稳固的三中卫防线单场被射正 11 次。
失利的连锁反应正在发酵。球迷论坛上 “倒塞” 声浪高涨,有球迷直言:“传控好看却赢不了球,该换个务实的打法了”;媒体也对其 “唯体系论” 提出质疑。但塞蒂恩看得更为长远:“我们要和去年同期比,上赛季此时我们只有 28 分排第五,现在 48 分排第四,进步有目共睹。” 这种 “非结果论” 的视角,既是对短期失利的回应,也是对俱乐部长期信任的坚守。
坚守:战术不变的底层逻辑
面对舆论压力,塞蒂恩的 “不换战术” 绝非意气用事,而是基于体系价值与建队逻辑的理性选择。本赛季他推行的 352 战术曾创造奇迹:半程进 35 球攻击力中超第一,失 14 球仅次于成都,7 场零封较上赛季同期多 4 场,正是这套体系让国安实现了从 “争四” 到 “争冠” 的质变。在他看来,三连败是 “球员状态波动而非体系失效”,四天备战中更侧重心理疏导而非战术颠覆:“越是困境越要团结,改变成熟体系只会雪上加霜。”

俱乐部的支持成为其底气所在。塞蒂恩坦言:“签约时我就阐释了打法,俱乐部始终支持。” 这与国安过往 “频繁换帅换战术” 的乱象形成鲜明对比 —— 过去三年四换主帅的折腾,让球队始终未能形成稳定风格,如今 “以体系为核心” 的建队思路,恰是对历史教训的修正。正如他所言:“中国的规划注重长远,足球也该如此,赛季结束再评判我的执教更客观。”
救赎:大连之战的双重意义
对阵大连英博的比赛,成为检验 “坚守策略” 的首个试金石。对国安而言,这场胜利势在必得:剩余 5 轮对手中仅大连处于中游,其余均为保级队,拿下此战才能保留理论争冠希望,更能为足协杯决赛积累信心。训练中,塞蒂恩在坚持核心体系的基础上做了细节优化 —— 强化边翼卫回防职责,增加张玉宁的中路支点作用,试图用 “体系微调” 破解困境。
对球员何宇鹏而言,这场比赛承载着特殊情感。作为大连籍球员,这是他离开家乡后首次对阵大连球队,“穿上国安球衣就全力以赴” 的表态,恰是球队团结一心的缩影。这位本赛季逐渐坐稳主力的边后卫,其防守稳健性(场均 2.1 次抢断)或将成为遏制大连边路攻势的关键。
更深远的意义在于 “双线续命”。若能主场取胜,国安既能拉开与第五名的分差,巩固亚冠资格区位置,也能为 12 月的足协杯决赛注入强心剂;即便未能夺冠,联赛第四与杯赛亚军的组合,也远超上赛季的成绩。塞蒂恩的坚守,本质是用一场比赛的胜负,为 “短期战绩” 与 “长期体系” 寻找平衡点。
逆境中的足球哲学
当主裁判吹响开场哨,工体的欢呼声将再次响起。塞蒂恩站在场边,他的 352 战术板上,写满的不仅是阵型与跑位,更是对 “长期主义” 的足球信仰。三连败的阴霾尚未散去,但拒绝急功近利的坚守,或许正是中国足球最需要的定力。
这场比赛的结果可能改变国安的赛季走向,但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的理念:足球从来不是 “赢球即真理”,稳定的体系与长期的坚持,远比短期的胜负更值得珍视。无论大连之战结局如何,塞蒂恩的 “战术固执” 都已留下印记 —— 它或许会成为国安复兴的起点,也可能沦为失败的注脚,但这种 “不随波逐流” 的勇气,本身就是逆境中最珍贵的竞技品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