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体育场的灯光渐次亮起,徐正源站在训练场边,目光扫过正在热身的球员。这位执教中国近五年的韩国主帅,在亚冠精英联赛主场首秀前夜,用一句 “中国球员的能力在亚洲并不落后” 点燃了舆论场。面对刚击败上海申花的江原 FC,面对赛程密集与伤病困扰的双重压力,徐正源的表态不仅是战前动员,更是对中国足球现状的深刻注解 —— 在他眼中,成都蓉城的亚冠征程,既是球队证明自己的舞台,更是中国球员打破偏见的试炼。
不放弃的底气:五年耕耘的战术积淀
“联赛重要,亚冠我们同样不会轻易放弃”,徐正源的坚持背后,是五年深耕成都蓉城的战术底气。自 2021 年接手球队以来,他用三年时间完成从中甲冲超到中超第五的跨越,更打造出 “风格鲜明、意志坚韧” 的技战术体系。这种积淀在亚冠赛场初露锋芒:首轮客场对阵蔚山现代,蓉城虽 1-2 憾负,但补时阶段才丢球的表现,印证了其战术执行力与韧性。
面对江原 FC,徐正源的战术准备极具针对性。作为熟悉韩国足球的主帅,他精准点出对手 “年轻球员为主、跑动积极、压迫感强” 的特点,更清楚前弟子洪喆的边路冲击力 —— 正是这位球员在上轮打入制胜球,助江原 FC 以 63% 控球率碾压申花。为此,蓉城在训练中强化了边路防守与快速反击演练,试图用严鼎皓的中场调度与外援的冲击力,破解对手的高位压迫。“这些困难不是借口”,徐正源的强硬态度,恰是五年战术打磨赋予的自信。
能力的真相:习惯短板而非天赋鸿沟
“中国球员的能力在亚洲并不落后”,这句引发热议的评价,源于徐正源近五年的近距离观察。在他看来,本土球员的天赋与身体条件并不输日韩球员,差距更多体现在 “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”—— 比如关键传球时的犹豫、防守站位的细节疏漏,这些非能力层面的短板,往往导致比赛走势逆转。

为填补这一差距,徐正源付出了长期努力。他不仅带领球队进行高强度体能储备,更从训练细节入手纠正习惯:要求球员在每次传球后立刻回防,在防守时保持紧凑站位,甚至细化到接球时的脚法选择。这种打磨成效显著:本赛季中超,蓉城以防守稳固著称,场均丢球仅 0.8 个,排名联赛前列;严鼎皓等本土球员的战术理解能力也明显提升,在亚冠首战中完成 4 次关键传球。“从体能到习惯都在进步”,徐正源的坚持,正在让 “中国球员能与亚洲强队抗衡” 从信念变为现实。
主场的意义:破局亚冠的精神坐标
对成都蓉城而言,这场亚冠主场首秀承载着多重意义。这是球队队史首次在主场迎来亚冠正赛,近四万球迷的助威声将成为最有力的 “第十二人”;对徐正源来说,这是检验其执教成果的关键战役 —— 若能击败曾战胜申花的江原 FC,将证明他的战术体系与改造计划行之有效;对中国足球而言,这场比赛更像是一次 “样本展示”:当海港等球队深陷外战困境时,蓉城能否用一场胜利,印证 “务实教练 + 本土球员” 模式的可行性。
球员们已做好准备。严鼎皓坦言,尽管两个月经历了 “亚冠首秀 + 榜首之争” 的密集赛程,体能消耗巨大,但全队已完成状态调整。这种韧性,正是徐正源五年培育的结果。从中甲冲超到亚冠征战,蓉城的成长轨迹与徐正源的执教理念深度绑定:不追求短期功利,而是通过细节打磨与精神塑造,让球队稳步提升。正如他所说,“克服挑战才能真正强大”,这场主场之战,正是蓉城迈向强队的必经之路。
教练的价值:适配比名气更重要
徐正源的执教实践,恰与国足选帅中 “追求性价比” 的讨论形成呼应。这位并非 “大牌” 的韩国主帅,既熟悉亚洲足球生态,又深入理解中国球员特点,用务实的理念与长期的坚持,取得了比部分高薪外教更显著的成效。他没有纠结于球员天赋的 “天花板”,而是专注于习惯的改进与精神的锻造,这种 “适配型” 教练的价值,恰恰是当前中国足球最需要的。
当比赛哨声即将吹响,徐正源走向替补席,身后是凤凰山体育场沸腾的人声。无论结果如何,他的坚守与信念已留下深刻印记:中国足球的崛起,或许不需要急功近利的大牌教练,而需要更多像他这样愿意深耕细节、信任本土球员的 “筑路者”。正如他所说,只要持续改进,中国球员完全有能力站上亚洲之巅。这场亚冠之战,既是蓉城的破局尝试,更是中国足球在迷茫中的一次坚定发声。